姓名:陈慰峰
出生年月:1935年11月22日
民族:汉
党派:无党派
籍贯:江苏省盐城市
出生地:上海市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学历:
1947 – 1953:上海市立育才中学
1953 – 1958: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医学学士学位
1980 – 1982: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系(THE WALTER &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WEHI)访问学者,PhD研究生。1982年底获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导师,Ken Shortman
主要工作及学术经历:
1958 – 1978: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助教。其间1965年至1970年任北医密云农村医学系教师。
1978 – 1985: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讲师。
1980 – 1982:澳大利亚THE WALTER &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WEHI)访问学者,墨尔本大学PhD研究生。WEHI为国际最著名的免疫学研究所之一。师从国际著名免疫学家Ken Shortman。
1985 – 1994:五次短期(3-7个月)出国访问(二次去WEHI;三次去美国DNAX研究所),从事T细胞及细胞因子研究。DNAX为斯坦福大学诺贝尔奖得主所创,从事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
1985 – 2006: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2001 - 2006);亚洲-大洋洲地区免疫学会联盟(FIMSA)副主席(1992 - 2000),世界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执行委员会委员(1992 - 19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成员。亚洲国际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中国委员。
1997 – 1999:短期高级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及澳大利亚Ludwig肿瘤研究所墨尔本分所做学术访问,从事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及肿瘤抗原疫苗的临床免疫治疗试验研究。
1985 – 2009: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免疫研究中心副主任;1991年起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成果奖及荣誉:
1988年: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学家。
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一等奖(早期T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光华科技奖一等奖(胸腺内T细胞发育的研究)。
1996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T细胞功能发育及影响因素)。
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SARS发病机制研究)。
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新的肿瘤相关抗原的发现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2008年:北京名师奖。
2008年: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2009年:中国免疫学终身成就奖。
主要贡献
1. 率先在国内开展T细胞的胸腺内发育基础研究,以及T细胞功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发现99%的功能细胞为髓质型胸腺细胞;基于不同表型髓质型胸腺细胞对凋亡敏感性的差异,提出了“二次胸腺选择”假说;系统揭示了胸腺单阳性细胞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对全面理解T细胞发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对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开展了人重组细胞因子的研制和应用,发现多个在T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3. 克隆鉴定出多个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及其编码基因,并对其免疫原性、潜在的肿瘤生物学意义以及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的肿瘤-胎盘(CP)抗原,开辟了肿瘤抗原研究的新领域并阐明其应用潜能。
4. 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具有明确抗原靶点的肿瘤疫苗。
5. 在中国免疫学会、亚洲-大洋洲地区免疫学会联盟(FIMSA)、世界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领导任职期间,培养和支持青年免疫学家,壮大免疫学会组织。
6. 主编《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
7. 创建T细胞研究室和T细胞研究奖,直接指导和培养了5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