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师专栏 - 陈慰峰院士

陈慰峰院士

06c999f1142843999dc8962afc742b29.png380d513c1da143a19af28663e21560cc.jpg


陈慰峰

1935年11月22日- 2009年1月26日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系教授

中国著名免疫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丹心报国

1935年11月22日,陈慰峰出生在上海市一个中学教员家庭,在其父“教育为本、济世救人”思想的熏陶下,早早萌发了“投身教育以济世,献身医学以救人”的心志。1980年初,45岁的陈慰峰成为首批赴澳大利亚的中国访问学者,并以短短2年时间,荣获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开放后在澳洲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的勤奋治学精神和研究成果得到他所在澳大利亚WEHI研究所专家们的广泛认可,WEHI所长高度评价他为免疫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向他提出留澳工作的邀请,在“为中国人工作,为中国培养人才”和“在国内工作是我的责任,是我报效祖国的唯一途径”的信念支持下,陈慰峰义无反顾,按期回国,为我国免疫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求真创新

1982年底,陈慰峰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在北京医科大学创建国内首家T细胞研究室。率先在国内开展T细胞的胸腺内发育研究,以及T细胞功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系统揭示了胸腺内T细胞发育的规律;同期,课题组还开展了人重组细胞因子的研制和应用,发现多个在T细胞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20世纪90年代,陈慰峰将其应用研究逐渐转移到肿瘤免疫及肿瘤疫苗的研究方面,他克隆鉴定出多种肿瘤抗原,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具有明确抗原靶点的肿瘤疫苗;他发现的肿瘤-胎盘(CP)抗原,开辟了肿瘤抗原研究的新领域并阐明其应用潜能。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获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师德高尚

陈慰峰自1958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直至生命结束,在这片沃土上耕耘50载,他总结自己的从教经历,得出了这样的心得:教书是为育人,非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育人目标是达到热爱祖国、德才兼备、服务社会、奉献人民;育人首先育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教人首先教己:教师必须勤奋学习,博学多知,才会先知先觉,水涨船高。1995年陈慰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始终恪守“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古训,他在个人生活上始终保持俭朴作风,却拿出自己的奖金和工资资助科研创新,成立“T细胞研究奖”,每年资助2-3位研究生和技术人员。

师道传承

在中国免疫学会、亚洲-大洋洲地区免疫学会联盟(FIMSA)、世界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的领导任职期间,陈慰峰倾注心血,培养青年免疫学家,壮大免疫学会组织,为中国免疫学研究和众多青年学者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陈慰峰院士主编《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对教材进行全方位革新,受到全国师生广泛欢迎和赞誉,成为我国现代免疫学改革的时代标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於老凤声”,学生在实验室中遇到困难,不论多忙多累,他都会及时帮助;审阅学生的论文,他总是一丝不苟、连语句标点也认真修改。陈慰峰培养的学生如今已成为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栋梁之材。“师表楷模,桃李天下,著作世传育后辈;学界泰斗,奋斗人生,浩气永存屹长空” - 这是全体海内外弟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