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本科毕业设计时进入陈老师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的,转眼已经有六年多了。有很多次我到陈老师办公室去向他汇报实验进展,都见陈老师在阅读文献或者修改文章的同时,放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当时我还认为这仅仅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乐曲,和《皇帝圆舞曲》或者《小夜曲》等其他世界名曲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实以我的阅历,又怎能理解作曲家那触及灵魂深处的感情体验和其所要展现的复杂世界?几年后,目睹陈老师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坚持忘我的工作,我方感受到这支伟大乐曲的深意。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没有什么能轻易打动我们,除了那些对事业的真挚情感,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陈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强者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去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被它压垮,不逆来顺受地臣服于它,而是选择做它的主人的。
几年前陈老师不幸被诊断出罹患前列腺癌,但好在发现早,手术成功切除了病灶。术后不久陈老师便投入到实验室工作当中,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去年夏天,陈老师感到身体不适,但当时实验室正值一篇论文大修的关键时期,他无法抽出时间去做细致检查。陈老师废寝忘食地工作,从实验的设计到手稿的修改,连实验的操作细节都详细过问。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不仅耽误了陈老师的身体复查,也加快了疾病的进展。陈老师在文章修稿大局已定后再去医院检查,肿瘤已有复发并转移。
如果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经是我国科学家在科研生涯中的一个巅峰荣誉的话,一定有人忘了告诉陈老师。在1995年当选院士之后,陈老师比以前更加忘我地战斗在科研的最前沿。并且在此之后,陈老师除了坚守在一直从事的胸腺细胞发育这一特色领域之外,还开展了肿瘤免疫的研究,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道路,并和这一领域里国际领先的实验室进行了长期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卓越而多产,高水平论文的产出在北医名列前茅,并已申请多项专利。
陈老师在专业领域里著作等身,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作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我感受更多的却是陈老师的人格魅力。透过那诸多炫目的光环,我看到的是一位年长的智者,一位生活的强者,一位不惧痛苦和磨难,永不放弃希望的勇者。
2004级博士研究生徐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