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92年初进入T细胞实验室实习做本科毕业设计,93年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到9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和陈老师共同工作了将近8年。 在这段时间里,陈老师的个人品质, 对学术问题严谨的学风可以说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陈老师80年代就出国留学在澳大利亚WEHI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学成之后立即回国创业。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第一批海归。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并不是很好,也没有象现在高薪聘海归回国工作的优厚物质条件。陈老师能够立即回国报效国家是靠着巨大的爱国热忱支持的。 那个年代出国以后不回国的科研人员大有人在。从这一点上看,陈老师的爱国是发自内心的,是不需要任何物质条件作为交换的。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在学术上,陈老师也是一丝不苟地专心于科学研究。90年代正是中国大地广大科研工作者热衷于搞开发的年代,当时有很多科技生物公司想聘陈老师为技术顾问,均被陈老师婉言拒绝。可能是陈老师考虑到应聘生物公司会分散自己的精力而疏于对科研的专著和对学生的指导。 陈老师在实验室工作期间,每天工作到晚上十点,阅读文章以便跟踪目前科研的最新进展。如果不是一个极其热爱科研工作的人是很难坚持做到这一点的。从这一点上看,陈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而不是一个仅仅把科研工作作为职业的学者。
美国 NIH/NCI 姜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