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系新闻

学系新闻

免疫球蛋白研究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7月6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免疫相关重大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免疫球蛋白研究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

image.png

本次研讨会会议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特邀国内外顶级专家及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免疫球蛋白(Ig)前世今生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波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万有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王宪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原院长顾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栗占国教授、北京大学强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张健教授、清华大学刘万里教授、中山大学邝栋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王鹏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任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张建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亮教授、中山大学高艳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明章银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孙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王素霞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巴钊庆研究员、天津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罗阳教授、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翁长江教授等专家出席研讨会。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合作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等两百余人参会。

image.pngimage.png

会议开始,邱晓彦教授代表此次大会组委会向在场来宾致欢迎词。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波教授作为领导致辞,他指出,非B细胞来源Ig相关研究为我国特有创新性研究,以邱晓彦为代表的北大免疫学教授为我国免疫学事业发展和驻足国际免疫研究舞台做出巨大贡献,并代表中国免疫学会向北大免疫学系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万有教授致辞,以“学习科学家精神”为题并结合邱晓彦教授科研经历教导年轻师生要勇于创新、克服困难、坚持真理,祝贺北大免疫学系取得的诸多成果并期待此次大会研讨内容。

image.pngimage.png

黄波教授和万有教授致欢迎辞

学术报告环节中,首先由英国UCL的Peter J Delves教授详细介绍Ig的研究历史,介绍免疫学发展史中预防天花、破伤风、白喉等疾病免疫学方法的发现,抗体的发现及其来源、结构的研究,单克隆抗体研究,Ig基因重排等重要的Ig研究历史。接着,国内多位专家分别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清华大学刘万里教授提出IgG在BCR信号传导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介绍BCR信号传导研究亟待攻克的方向及已建立的多学科交叉平台,并介绍其团对在IgG抗原受体信号在记忆抗体反应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中山大学邝栋明教授介绍肝癌组织中浆细胞选择性产生IgG及唾液酸化修饰抗体对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提出唾液酸化抗体作为免疫治疗的负反馈策略等。北京大学强力教授提出IgG可作为一种衰老相关因子,在衰老脂肪组织中聚集,而节食可特异性降低IgG水平,在脂肪组织中降低更显著。IgG可诱导脂肪组织纤维化并造成代谢失调;并能活化巨噬细胞并促使其产生TGF-β,干预IgG聚集可延长小鼠寿命。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Peter J Delves教授、刘万里教授、邝栋明教授和强力教授进行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邱晓彦教授介绍自己35年前偶然发现非B细胞来源Ig,到概念验证再到实验成果转化的研究历程,首先是发现上皮性肿瘤细胞存在IgG及 Ig 基因重排事件,进一步明确多种肿瘤细胞表达分泌IgG,进一步证明了Ig在非B细胞广泛表达并表现出B细胞产生Ig不同的理化特性及功能。此外,还介绍非B细胞来源Ig在闰盘功能、炎性肾病、肿瘤转移等生理及病理意义。特别是其团队发现的唾液酸化IgG(SIA-IgG)作为肿瘤治疗新靶点实现了成果转化。汕头大学顾江教授介绍IgG4在抗原反复及慢性刺激等条件下增高,主要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防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在肿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寄生虫感染、妊娠免疫逃逸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有指导意义。华中科技大学明章银教授介绍其团队发现肿瘤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加,肿瘤来源的IgG通过与血小板表面FcγRIIa互作而激活血小板,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悦教授介绍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 IgA 在 IgA 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出肾脏系膜细胞可产生分泌IgA1,包含Gd-IgA1,而致病因子可促进Gd-IgA1产生和分泌,系膜细胞来源的IgA可能直接参与IgA肾病发病。香港城市大学张亮教授介绍SIA-IgG在肿瘤干性和转移中的功能研究历程,提出SIA-IgG与整合素互作而调控integrin-FAK通路,发挥促肿瘤作用;此外发现SIA-IgG在肺癌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SIA-IgG通过活化c-Met信号上调SOX2从而增加肿瘤细胞干性并促肿瘤增殖迁移。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邱晓彦教授、顾江教授、明章银教授、王悦教授和张亮教授进行主旨报告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栗占国教授、张健教授、姜长涛教授主持会议

下午,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徐晓军副教授介绍了由Springer出版的Non B cell-Derived Immunoglobulins一书情况。该书由邱晓彦教授主编,50多位编者参与撰写,从开始起稿到全书成稿历时五年,涵盖了非B细胞来源Ig结构、特点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涉及非B细胞来源Ig在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存活,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image.pngimage.png

徐晓军副教授介绍《Non B cell-Derived Immunoglobulins》一书出版情况

之后的学术报告中,多位学者围绕着非B细胞来源的Ig及淀粉样变Ig游离轻链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充分交流。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凡磊教授围绕着非B细胞来源Ig在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发现了上皮细胞表达的Ig 分别发挥天然抗体及抗原特异性抗体活性可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北京协和医院的崔铭博士报告了SIA-IgG在胰腺癌的研究,发现胰腺癌中高表达SIA-IgG,且表达的SIA-IgG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布呈正相关,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SIA-IgG可作为胰腺癌有效治疗靶点,而靶向SIA-IgG/Siglecs可对胰腺癌有明显疗效。中国中医科学院耿子涵老师介绍了SIA-IgG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来源IgG可发生唾液酸化修饰,抑制性Siglecs可表达于肿瘤浸润的T细胞,SIA-IgG与Siglecs互作后抑制TCR途径抑制T细胞活化,进而促肿瘤免疫逃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秦彩朋老师介绍SIA- IgG在前列腺癌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SIA-IgG可促肿瘤增殖,而AR通路激活可抑制SOX2进而抑制SIA-IgG表达,SIA-IgG特异性抗体RP215在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此外介绍团队在靶向SIA-IgG CAR-T细胞构建的相关研究。

紧接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黄晶副教授主要介绍肝细胞来源游离Igκ型轻链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详细介绍游离轻链发现历史,主要发现肝细胞来源的Igκ游离轻链影响脂代谢中ETFA蛋白水平而发挥促肝上皮细胞增殖迁移等功能,并参与肝再生和肝癌发生发展过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爽同学重点介绍AL型淀粉样变轻链相关研究,其团队通过纯化AL型淀粉样变患者尿液来源的游离轻链,并基于LMD-MS鉴定AL型淀粉样变患者轻链VL/CL,与BCR-seq以及基于活检组织蛋白组学分析一致,结合BCR-seq分析结果获得完整致病轻链序列。浙江大学医学院施展助理研究员发现,有关”one B cell one antibody”的四个经典理论有待重新诠释。

在嘉宾讨论环节中,张建民、王鹏、高艳峰、徐涛、任秀宝、兰峰、孙英、翁长江、宋江平、王素霞、巴钊庆等不同研究领域专家对大会报告内容及有关Ig最新研究展开热烈讨论,从多学科角度总结概括当前研究成果,同时对以邱晓彦教授为主的非B细胞来源Ig的三十五年来漫长求索历程和大量研究成果予以赞赏,为Ig在未来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应用表示期待。

image.pngimage.png

会议专家讨论环节

会议最后邱晓彦教授对全场报告进行总结,邱老师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及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由衷感谢;对在此次研讨会组织过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老师及同学们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Ig研讨学术会议在未来越办越好。此次学术研讨会是一次Ig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宴,为北大免疫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彰显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image.png

本次论坛开幕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邱晓彦教授主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友会教授担任荣誉主席。各环节学术汇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栗占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张健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研究生副主任韩文玲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科研副主任钟超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明辉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党支部书记王月丹、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王宪教授共同主持。

文案:黄晶、刘宇威